古代选美过程的真实写照。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不仅要遵守三从四德,还要恪守妇道,一旦犯错,轻则罚跪,重则杖毙。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女子为了活命,只能忍气吞声,任人欺凌。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女子,她们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在危难时刻帮助自己脱离苦海。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女主人公,就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女子,她的名字叫陈圆圆。


一:古代选美标准

有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们,为了充盈后宫,大都量身定做了一套后宫选妃标准。尽管很多时候的联姻具有政治目的,但即便为了江山社稷,选妃也一样有着最基本的标准。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那么何谓美呢?秦汉以瘦为美,比如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以“燕瘦”之美闻名;唐宋以丰腴为美,比如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以“环肥”之态流传。

清朝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总结道:“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他的这一言论,几乎包含了古代帝王美人的所有类型。

永不过时的标准:面容之美

长相清秀可谓是永不过时的选美标准。从远古到清代,史料中的后妃们有不少人都有着出众的容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因为她们的长相之美,诞生了形容女子貌美的专用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我们经常说肤白貌美,与美貌匹配的肌肤也是一条潜在的美。历代王朝都以皮肤白皙细腻为选美的标准之一,这个标准的诞生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美的标准是身体健壮,除了有母性的特征之外,她们还要参与到各类生产劳动和战斗中去,因此以“黑”为美。进入奴隶社会之后,夏朝女子仍以“黑”为美。到了商代,妇女逐渐不再从事野外劳作,皮肤才逐渐变得细腻白皙,以“肤白”为美才逐渐流行开来。

封建社会的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常年深锁闺房,终年少见天日,皮肤保养得好,既饱满又有弹性,因此肤白貌美成为选美的最佳拍档,古代帝王选妃也不例外。

更为严苛的帝王选美之处在于,检验官们为了查看女子的肌肤是否清透如玉,往往还要对入选的女子进行裸验。据《杂事秘辛》中记载,东汉顺帝皇后梁妠,在为汉桓帝选皇后梁莹的时候,就对梁莹进行了细致的“体检”,并对三围等重要部位作了详细的记录,最后这些数据还要上报给皇太后与皇帝。

除了肤白貌美,还有一项与面容之美也有很大关系,就是面合相法,就是要有和悦富贵的面相,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扭曲的面容文化。在古代选妃中,专门安排有相官看女子的面相,有贵相吉相都则留下,反之,则被淘汰。

尽管我们常说,不可以以貌取人,但在皇帝选妃的程序中,肤白貌美面相好,仍是入选后宫的重要参考标准。

气质之美

对于帝王选妃,除面容之美外,女子的体态和气质也在考察之列,体态端庄、气质优雅者才能成为君主的妻妾。

我们在影视剧的选妃中,特别是清宫戏里,经常看到有让女子走两步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看到女子的体态仪表,也可透过女子的步态、身姿看出其所受的教育和修养,从而来决定入选女子是否端庄?

所谓的端庄,也就是“不媚、不淫、不雄、不燥”。给皇帝选妃,特别是皇后,一定要有母仪天下的气度,不仅体貌秀美,更要端庄大方。虽然不用坐如钟,站如松,但起码也要坐则优美贞静,站则亭亭玉立,走路时不摇裙,说话时清晰悦耳。

唐代历史上著名的一代贤后长孙氏,13岁嫁与唐太宗,一生与李世民相处和谐,互敬互爱。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一向以国事为大。玄武门之变后,她被册封为皇后,手握后宫大权,母仪天下。

虽然她手中有了权力,但她并不滥用。在吸取历代后妃、外戚干政的教训下,对长孙家族的成员严格要求。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太宗启用了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知道后,一再劝哥哥辞职,无奈之下,太宗只好让长孙无忌去做了开府仪同三司,此事才算做罢。

由此可见,一位优雅又有气度的后妃对于一个王朝有多么重要。可见所谓的气质之美,实际也体现了入选女子的气度和胸怀。

选美加分项:才情并茂

如果一位后妃不能以外貌和气质获得皇帝的宠爱,她还可以发奋读书,通过提升自己的才华来获得君王的青睐,或者也可以苦练舞蹈,也是有机会。因此,才情可以看作后宫选妃的一项重要加分指标。

班婕妤是西汉女才子,容姿秀美,在辞赋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汉成帝初次见到她,就发现了她的与众不同。她不像其她妃子一样,那么具有视觉冲击力,但她通晓古今,可以与成帝在精神上进行沟通,用古人的事迹来开导成帝。

对于成帝而言,她既可以是一位生活伴侣,也可以是一位知心友人,给成帝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因此,她备受汉成帝宠爱,一度与之形影不离。

正到赵飞燕进宫后,成帝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班婕妤也逐渐失宠。她深知后宫是非之多不宜过多参与其中,因此她的后半生选择去陪伴王太后,在清冷孤寂中走完了后半生,也可谓是另一种善终。

由此可见,在帝王后妃中,才情也是吸引帝王的重要法宝。

没有标准的标准

在皇帝的后宫中,还有一部分女子并没有显赫的家世,她们与帝王的相遇只是一个偶然,也可以说是幸运。

最典型的后妃代表便是卫子夫,她与汉武帝结缘源于偶然。她原本是平阳公主府上的一名歌舞女奴,平阳公主见她长得楚楚动人,身材婀娜,趁着汉武帝到她府上歇脚的时候,便把卫子夫献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与她一见钟情,在回宫时便将卫子夫也带了宫。从此,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变,逐渐从一个歌女成长为一代名后。像卫子夫这样的后妃,在入宫时并没有受制于皇宫选妃制度的约束,她的入宫可以说是没有标准的,但也可以说有最重要的一条标准,那就是皇帝喜欢。

以上是几条皇帝选妃的标准要求,那么皇帝的选妃程序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下明熹宗是如何选后的?

明熹宗的选后程序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之初举行过一次大型的选妃活动。他即位时15岁,当时没有合适的妃子当皇后,于是向天下颁布诏书,凡13至16岁的女子,都由父母送至北京参加采选。

各地女子进京后,每一百人编成一组,分批进行挑选。第一轮是目测,把每组中偏高、偏矮、偏胖、偏瘦者都淘汰掉。

第二轮再以百人为一组,进入观察五官、发肤和面相环节,不合相法者也在此轮被淘汰。

第三轮的检测则细致得多,相官们手拿尺子,对于女子进行仔细测量,如身高、手足尺寸等,还要看女子们走路的姿态。第三轮完毕后,那些走路姿态不够优雅,胳膊、腿等尺寸不合格者,均遭淘汰。

最后一环就是对女子进行裸体检查,由年龄较大的宫女把关,能通关的有几百人。但这几百人当中,皇帝只要50人,因此还要进行淘汰。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几百人会被安排住在宫中,进一步考察她们的德行性情、智力言谈、为人处世、吃相睡相,由专门的太监和宫女负责观察,最后选出50名完美的女子。

在这50人当中会产生一位皇后,其余按姿容封赐不同的封号。当时刘太妃先通过面谈,考察她们的诗书画后,选出了三位色艺俱佳的女子作为皇后的候选人。

此三人虽之前已进行过裸检,但到了关键一步,还是要被带到密室再次进行检验,真正最后的一关就是通过检验后送到皇帝面前,由皇帝做出最后的选择。

因为之前已有了三位佳人的各项数据,皇帝也早已看过了,面挑时只凭一面之感定皇后。这位幸运儿就是张家的女儿张嫣,也就是明熹宗的懿安皇后。

虽然各朝代选妃有所差异,但通过明熹宗的选后程序,大致也可窥见古代帝王的选妃程序。


二:古代选美比赛

在古代中国男人的眼中,一个女人身体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既不是她的脸蛋,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三围,而是一双莲足,也就是小脚。所以,古人的选美,首先就是比脚。而比脚选美又有很多的称谓,比如说“赛足会”、“晒足会”、“莲足会”等。
一、乌发蝉鬓“乌”就是说要有一头乌黑的长发,“蝉鬓”则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薄如蝉翼的头发。
二、云髻雾鬟“鬟”,就是环髻的意思,髻则是指束在头顶的那个结。云髻雾鬟,就是说女性梳出的发髻要状如云雾。可见,发式也是古代男子对女性审美很在意的一个方面。
三、娥眉青黛“娥眉”这个词被用来专指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说把眉毛剃掉,然后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
四、明眸流盼“明眸”就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是流转目光观看之意。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大眼睛里秋波荡,这当然会被列为美女的一条标准。
跟你放在一起,看有你漂亮不,哈哈...
还有就是在唐朝的时候是以身体的胖为选美的标准,在盛唐的时候最为繁华啊,其中之一就是杨贵人。在清朝的时候是以家庭的情况为选美的标准之一,还有在古代是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来判断是不是美女,这就是千古留下的遗憾啊。还有是否会持家有道。也作为选美的标准之一。

三:古代选美现场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的是,满清选秀女身份要求很高,必须得是满族八旗女子才有资格参加选秀。如果你是个汉人,那么这辈子你都和选秀无缘。
选秀一般来说分三个步骤,第一是户部整理名单,这也就是第一次挑选;第二就是记名,也就是第一个环节通过的人就可以被记名,那些没被记名的就可以回家自行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第三就是由皇帝挑选这些秀女,皇帝这个时候不光光是给自己挑选妃嫔,可能还会给皇子或者是王亲贵族;
估计大家在影视剧中没少看见过选秀吧,只不过一般看见的都是皇帝在选,那个其实已经是选秀的最后一步了。
满清的选秀之所以限制身份,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满族血统高贵,所以联姻也要满人的女子。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7岁以下的满人女子是都要参加选秀的,即便是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但是也一定要参加,否则这可是重罪。
所以说过去女子婚恋是极其不自由的,即便是生在贵族人家,也是先被挑选,自由恋爱是不存在的。
每次选秀的时候,户部是要给各个旗统发文件,并且这个文件可是相当的正式。旗统就负责把适龄女子的信息报给户部,户部汇总之后就会把所有的名单交给皇帝。
皇帝看过名单之后再把名单发到各个旗统,然后就是制造秀女名册,在秀女名册的人就会参加选秀。

四:古代选美十大标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今天各种选秀活动层出不穷,而在古代,人们也有选秀活动,我国最早的选秀活动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的花榜。

古代的花榜

花榜,算是我国最早的选秀活动了,一般是由那些经常流连于风月场的士大夫们组织的一些选美活动,而参选的对象多为青楼女子,文人才子们对他们进行点评、评级。

以名花名草来比拟自己赏识的青楼女子,或效仿恩科取士的形式将青楼女子们分别评定名次并逐一提诗写词,概括青楼女子的特征,相貌,最后公诸于众。

与现代的选美比赛相同的是,宋代的这种花榜在评选之前也会首先选好场地,叫作“花场”,立好章程和规则,然后召集全城的青楼名女们赴会。

甚至一些名气大、名女多的青楼会先进行一次内部评选,选出最优秀的代表参赛。

由于古代人对待女子的才艺非常重视,又因为评委大多都是那些“风流雅士”组成,所以在比赛时,青楼女子们除了展示自己的美貌外,还要展示琴棋书画等才艺,

而评委们都是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点评,看上去更像是戏园子里听戏的“大老爷”,完全没有现在选美比赛那样正规,甚至四周还会围满群众,叫好喝彩声此起彼伏。

当比赛结束,经过评委们的简单裁定后,就会当场唱名,将获胜的青楼女子公之于众,青楼女子们一经品题,往往身价倍增,而那些没有列于榜单的,则引为大憾。

选美比赛虽然起源于宋代,并真正走红却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明朝文人墨客们留下的很多古籍如《燕都妓品》、《金陵妓品》等书,都是对这类选美比赛的盛况的记载。

到了清朝,花榜比赛虽然不再像从前那么风靡大街小巷,但还是会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甚至直到近代时期的大上海,还依然存在。

大上海的花榜和花选

20世纪初期,上海依然时常会有花榜比赛举办,不过参赛选手已经不是古时候的青楼女子,而是改装后的歌女、舞女了,虽然大体上还是一样,但场面上却比古时候的花榜要显得高雅得多。

同时,近代花榜的举办地一般是歌舞厅或是一些娱乐场所内,观众们也是接到主办方请帖才可参加,不再是大街上的围观群众人尽可见。

而组织者和评委更是进步了一大块,已经不像明清时期那么随意了,而是由一些报社、杂志社来作为主办方,邀请文化界名流和娱乐业大佬来充当裁判,裁判的规则和制度也与现在的选美比较接近,不再是那么随意的谈笑风生,而是正儿八经的坐成一排,以评分的方式来决定名次。

尽管选美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但形式上却比明清时期看起来更正规。

近代上海的花榜比赛项目与明朝时期虽然叫法不同,实际都是大同小异,分为艳榜和艺榜两类,一年评选两次,每次荣得桂冠者也是身价瞬间高升,得到更多实力人物的追捧。

有意思的是,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头脑和思想也逐渐不再那么简单,参加选美的舞女、歌女们往往会为了取得名次,扬名立万而私下找到评委,进行一些潜规则的私下动作。

为了促进行业发展,一些大人物们挖空心思来扩大影响,甚至按照科举选拔制度,前三名分别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1912年成立民国以后,花榜的头衔也与时俱进,仿照了中华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设置,按名次分别被称为花国大总统、花国副总统、国务总理等,按名次还被授予参政院正副院长、参政;才部、貌部、品部、艺部总次长、都督、政长、都统和知事等奖项,令人啼笑皆非。

当然,正是因为花榜这种私下操作,内定结果的做法,使得花榜逐渐被观众抛弃,而在花榜远离观众后,又诞生了新的选美方法,比如“花选”就是由《游戏报》首创的一种当时比较新鲜的选美比赛。

更为滑稽的是,负责组织这类评选的报社为了夺人眼球,将比赛规则定为“花国”选举,顾名思义,就是将青楼女子们夺取的名头直接以当时政府的职位来代替,有资格参加投票的人,纷纷投票选举自己喜欢的青楼女子担任“花国正、副总统”、“花国总理”、“花国民政部长”等职位,其选举方法完全效仿当时的民国选举制度,所选的各类官职无论大小,每届任期均为一年,至年底改选。

花选和花榜不同的是,参加评选的歌女舞女们不用特地前来参加比赛,评委也不再是那些特别邀请的某些人,为显示公平公正,由大众投票推选。选票上写着参赛女子的详细住址和该女子的优势,俨然如同民主选举一般。

这种玩法成功赢得了众多欢场男子的喜欢,大家纷纷参与投票,而想参与投票,需要先花钱买票,一张选票一块大洋。很多人甚至是为了玩个新鲜,特地花钱成为某家舞场的熟客,取得参与投票的机会。

1917年12月23日,第一届“新世界群芳选举”揭晓,选出了花国大总统冠芳,副总统菊第、贝锦,国务总理王莲英。

姜文的电影《一步之遥》的故事就是取自第一届花国选美。舒淇的角色原型就是王莲英,她就是第一届“花国总理”

第二年,选出了花国大总统徐第,副总统王宝玉、宝琴,国务总理笑意。

但凡取得好名次的女子,除了才貌出众外,其背后必定有一个人物在支持着,如第二届选美比赛时,有两个有钱人,为徐第购买了37万张选票,按当时一块大洋一张的票价,这两人在徐第身上就花了37万块大洋。

这个选美活动,说到底就是有钱人的游戏。

主办方,和组织花选的杂志社、报社也是成功的赚足了人气和广告费。

之后,这种选举又连续进行了多届,影响颇大。

不过,细看这些选举,无论是明清时期,还是民国初年,虽然都是为了取悦观赏比赛的人而举办,但这也是现代选美的雏形,其中的才、貌两项评选直到现在也是依然保持,只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改善了许多,而民国时期的花选虽然看上去特别滑稽可笑,但仔细看来,不就是现在网上那些评选“影帝”“影后”一类尊称的模板吗。


五:古代选美叫什么

有句古话是~单凤眼~古代的女子会以单眼皮为美,其实,每一种美是代表着一个时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唐代,曾经以胖为美~至于,皇帝的妃子,有政治因素在里面~但是,不容质疑是的~古代4 大美女确实很漂亮,其实,现在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现在很兴中性美,以前,认为男人有肌肉,健壮,高大为美。现在已经漫漫的发展到,瘦小,有女人味的男人拉(李俊基)女人也在变化着~原来以娇小,柔弱,楚楚动人为美,现在很兴那种帅帅的女生(李宇春),审美观念在时时刻刻的变化着,我觉得,再将来我门的审美观念回变化更大,更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