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错觉记忆理论,认为遗忘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记忆。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个人人在记忆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觉,只不过有的人比较明显,有的人比较隐蔽罢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人的记忆是有保质期的,一旦过了保质期,就会逐渐淡忘。

一、简述艾宾浩斯的研究在心理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优质答案1:

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1850年1月24日 - 1909年2月26日)德国心理学家。

(1)相关研究贡献

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作出的重要贡献,可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①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虽然冯特开启了用实验法研究心理过程的新起点,但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只能研究意识的基本元素——感觉这个基本的心理过程,并指出只能用观察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艾宾浩斯突破了这种框定,采用实验法研究学习、记忆及遗忘等高级心理过程。

②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艾宾浩斯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地研究材料,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此导向了人工实验情景。

在他之后,实验心理学中出现了各种人工概念、人工语法,各种错觉材料不断涌现,这些正是实践了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实验进行人工的规范控制的思想。

③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测量学习和记忆的效果,这意味着高级心理过程也能被精确地量化,正如感觉能被费希纳的心理物理法量化一样,这也对所有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开创了全新的时代。

④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是试图建立高级心理过程函数的第一人,时间和记忆的关系作为常识人尽皆知,记忆之后的时间间隔越长,记得越少。

但艾宾浩斯正式采用科学手段对时间和遗忘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确切的研究。

他自己既为主试又为被试,采用节省法测量学完无意义音节之后在不同时间段的遗忘情况。

(2)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①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辉煌成就都应该部分地归功于艾宾浩斯。

如果没有他对高级心理过程应用实验法的探索研究,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等领域或许至今仍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禁足之地——而今它们恰恰是现代实验心理学取得丰硕成果的领域。

②艾宾浩斯对记忆规律深入而成功的研究,诱使后辈心理学家们不断尝试将实验法应用于各种心理现象;而他所采用的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则成为此后所有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客观性。

③即使从记忆研究这一点来看,艾宾浩斯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自从艾宾浩斯提出用节省法研究记忆的储存量以来,就引发了持续百年的记忆研究热潮。

艾宾浩斯关于记忆分类中涉及到的无意识的记忆,虽然当时由于实验技术的不足他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今天的实验心理学正在把艾宾浩斯的预言变成现实。

艾宾浩斯所说的无意识的记忆,在今天看来完全符合内隐记忆的特点;而艾宾浩斯所提出用节省法或者通过行为指标来研究无法内省觉察的无意识记忆的观点,正是当今内隐记忆研究所奉行的准则。

 (3)发现错觉现象

艾宾浩斯发现了艾宾浩斯错觉,这一发现便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艾宾浩斯错觉(Ebbinghaus illusion)是一种对实际大小知觉上的错视。

在最著名的错觉图中,两个完全相同大小的圆放置在一张图上,其中一个被较大的圆围绕,另一个被较小的圆围绕;被大圆围绕的圆看起来会比被小圆围绕的圆还要小。

优质答案2:

艾宾浩斯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是心理学史上首创性的工作,具有历史性意义。他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兴趣;大大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

二、为什么认真听课了还不会做作业?过不了多久就忘了?

优质答案1:

为什么认真听课了还不会做作业?

其实很正常,因为有一种错觉叫作“解释性深度错觉”。

简单说来,就是我们刚刚看完一本书,刚刚学习了一个新知识,我们看着笔记,以为自己都学会了。其实不然,我们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好像大概知道是这样,但是准确地还原出来,准确地复述出来,就不一定能做到了。

因为我们以为掌握了是一个错觉,并没有经过思考,更没有复习和练习,只是感觉对刚刚接触的内容比较熟悉,但是它还没有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甚至我们日常很熟悉的人事物,也不能随随便便被内化。

课堂学习的过程,包含三个步骤:

1、课前预习,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找到自己不会、不明白的地方,留着第二天课堂上解决。

2、课堂笔记,不是完全复制老师的内容,而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寻找答案,把思考的结果作为重点记下来。

3、课后复习+练习,尤其是理科,要掌握知识点、公式、定理,光会做例题是不够的,练习题基本上都是例题的变形,更复杂的题是变形+知识点的综合。

起码独立完成这三步,才是新知识的掌握。

所以,请不要被大脑的错觉而迷惑,我们完全可以真正学到更多的内容!

@原创答案

优质答案2:

首先,听不等于听懂!作业是灵活运用的考察,有时课上练习做的很好,回家一做作业又不会了,稍加变化就不知所云,这也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说明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还不够通透,不能灵活运用。

其次,记忆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记忆的曲线,采用多种记忆方法,有针对性的去记,可以有效地克服遗忘!新的知识点要把它带到生活中,有意无意的去用,重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一直是按下图的方式带孩子一起学的,分享给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也是头条的初衷吧!



三、人的眼睛会不会骗人?

借助双眼,我们得以看遍世间惊奇,但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今天就来看眼睛与大脑合谋犯下的9宗罪。(具体图例见视频)

这张图片那到底哪边更深呢?左边?右边?不如先把中间的黑线变粗,再进行对比。颜色深浅又一致了。这就是经典的康士维错觉。

这种自下而上旋转的彩灯条,你一定见过对吧。而右边的细条是不是在斜向上转动。那会因为你的视觉焦点放在了线条上了。放置一枚图钉之后就可看的出来,他们其实在水平转动。

一个?两个?三个?这根叉子到底有几个齿呢?越看越糊涂。正确答案是,这个叉子根本没有齿。因为这是一幅平面图形,但你的大脑非要描绘成3D的摸样。

艾宾浩斯错觉。问题来了,哪个黄色小圈更大?你肯定会说左边的大,但事实是,两个黄色小圈一样大。不信就来看看,他俩重合了。大脑会根据周围物体作为参考,判定物体的大小,从而造成差异。

波根多夫错觉。看起来两条折断的斜线是错位的。但其实无缝衔接,完全没有错位。1860年,物理学家波根多夫首次发现这一现象。

方圆柱。如果上面那些已经搞懵你的话,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怀疑人生时刻。魔法发明人就是工程师菅原教授,转个方向,方圆马上互换,秘诀就在这些管柱本身,它们既非圆柱,也非方柱。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贝措尔德效应。穿衣的色彩的搭配是关键,红色横条亮度是一样的,但是搭白色和黑色就出现不同的效果。同样是由于周围环境造成大脑错误的认知。

内克尔立方体错觉。盯着这个立方体里的红点看一会,然后告诉我,点在远离你的箱子角还是靠近你的这边?依然是由于大脑强行三维化造成的矛盾,又因为线条过于简单,大脑自动脑补了很多细节,误会就产生了。

复合图形。拿爱因斯坦和梦露的最配来做试验,他俩长的一点都不像,但如果把照片重叠,远近距离不同会看到不同的人像。斜视也能产生类似效果。

小伙伴们,哪个现象最让你抓狂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