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回,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互诉衷肠,一时之间难舍难分。但是,在这之前,贾宝玉还有一个心仪的女子,那就是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处世也很有分寸,深得贾母的喜爱。但是,贾宝玉却不喜欢薛宝钗,,甚至有些厌恶她。

红楼梦第二回

红楼梦第二回的主要内容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做了官便胡作非为而被罢官,到林家当了家庭教师,教的女学生就是林黛玉。林黛玉的母亲病亡。贾雨村遇见了商人冷子兴,听冷子兴叙述贾府人事;着重介绍了贾宝玉的出生及其怪癖,以及甄贾(真假)宝玉的情况。又谈了天地生人的一套哲学。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女儿林黛玉到外婆家——贾府;林如海又向他的内兄(夫人之兄,黛玉之舅)贾政(宝玉之父),推荐黛玉的老师贾雨村,望贾政帮忙谋官。林黛玉进荣国府(贾府分宁国府和荣国府两房)和贾母、凤姐、宝玉见面。重点是写凤、宝、黛三人。扩展资料该回主要角色简介:1、贾雨村是在《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他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故为“假语存焉”。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升为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受聘至林如海家任林黛玉启蒙教师,借与林如海的关系攀附上了贾政。在贾政的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但为官不正,乱判了一起“葫芦案”(为“糊涂案”),后来这一案件被世人所知,因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2、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红楼梦第二回读后感范文一

娇杏在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结局。她是书中第一位女性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良好的祝愿。丫鬟命运两济,后面的女主人儿却是一个两个空余恨。雨村娶了娇杏,还送了不少礼物给甄家,此时的贾雨村,尚知报恩。

雨村初入官场,恃才侮上,被上司寻个空隙,参他一本,这是官场常见的现象。雨村因此被革,为他日后重入官场时“随乡入俗”,乱判葫芦案铺垫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自视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后愤然离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人在挫折中改变初衷,沦为虚情假意,尔虞我诈。每一种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明白自己改变不了游戏规则,便只好改变自己了。“雨村被参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这种心态是常人难以做得到的,可见是大奸!

有人在官场失意后,愤世嫉俗,而雨村被参后,还力谋盐政林如海的西宾,成了黛玉的老师,仅仅是因为盘费不继吗?他是在制造机会与权贵接近,结交!事实证明,他后来确实是通过林如海重返官场谋得要职。结果是,吃一堑,长一智,做出了过河拆桥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为黛玉老师的事情后,书中出现了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两句,是黑官的心理浓缩:有利可图,挡不住诱惑,一朝东窗事发,命也不保住了,便想着那怕是回家种田也好啊!这副对联,在冷子兴说荣国府前出现,相当于进入某个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翻过筋斗来的”一说,自然而然的想到唐僧的高徒孙悟空。

荣国府年纪最长,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是史老太君贾母,是不是作者出于对女性的偏爱?

宝玉出生前,兄贾珠就去世了。黛玉既出于嫡妻,又克死亲弟,从而有机会读书识字,宝、黛二人一样命硬,一个克弟,一个克兄!此乃天之作,非人力所能左右。

《红楼梦》第二回读后感范文二

《红楼梦》第二回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贾雨村到“智通寺”的事。那青埂峰下的一僧一道已经分头行动,各自忙着度脱可以度脱的情鬼去了,所以我认为在智通寺煮粥的老僧,便是青埂峰下的那位僧人,是前来度脱贾雨村的。贾雨村在门口看到对联之时,也曾有过疑惑,却终不明白这两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是为点醒他而作。对比着想起第一回甄士隐出家前的那一幕,甄士隐“本是有夙慧的”,故听到了“好了歌”及道士的言论,“心中早已悟彻”。可见能否被度脱,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是否有僧道前来度脱,而是内心是否有“夙慧”,正所谓“佛渡有缘人”是也。

其实贾雨村也非寻常之辈,他能识宝黛二人,能在多年后不忘娇杏当年的回头;甄士隐家破后,连岳父都瞧他不起,贾雨村这个外人却还不忘用钱及物对甄家娘子一谢再谢。我看到这些段落,就觉得贾雨村日后的飞黄腾达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他肉眼凡胎,所见所想都逃不开俗世的纷扰,即使度脱之门已向他敞开,他走进去了也仍会走出来,因为他实在是不智不通。这一点,想来,那老僧也看出来了,所以任凭贾雨村问什么,只装聋作哑不作答,任他去沉浮吧。

红楼梦第二回宝玉黛玉初相会主要讲了什么?

尤其是剧中宝黛钗初相会的情节,不见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林黛玉和薛宝钗先后进了贾府,且两人与贾宝玉的关系都是表姐妹,但是宝玉在初次见黛玉和宝钗的时候,行为却有很大的差别。

当时宝玉一见黛玉就有一种欢喜的感觉,急忙着跟黛玉聊天,还出现了吓坏众人的摔玉情节。

初见黛玉,宝玉心中就有了这个林妹妹,还说自己曾经见过黛玉,被祖母疼爱地训斥是说瞎话。

宝玉又婉转地表达出即使是没见过,那就当做远别重逢吧。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可是宝玉和黛玉乃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但是在今生却因为人为干预成了悲剧。

曹雪芹想以宝黛爱情的悲剧来揭示大家族里的人性,甚至这世道的不公,即使是皇权富贵,家族里的C位团宠,宝玉也无法自由选择心中所爱,而是要以家族利益为重。

其实《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互为姻亲关系,家族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对于贾宝玉而言,亲上加亲的薛宝钗显然是更适合婚配的人,而寄人篱下生活的林黛玉不是最好的选择。

初次相遇时,宝玉不仅觉得黛玉是久别重逢,更是送了她珍贵的表字:颦颦。

在家里一众姐妹之中,宝玉也很难与她们说到一块去,反而是刚来家里的表妹,宝玉能够与其灵魂相通。

送字一事黛玉没怎么表态,一姐妹却说又是在杜撰。

看来宝玉在家里姐妹的心中是一种很不正经,经常杜撰的人呐。

可是对林黛玉却是认真的,在那种以家族利益为重的门阀士族,唯有宝黛二人有真情在,他们不仅灵魂相通,在天上也有着解不开的缘。

传说中贾宝玉是一仙人转世,而林黛玉是绛珠草转世,因为仙人在天上时一直在给绛珠草浇水,所以今生林黛玉就多了很多眼泪,是为宝玉而流,亦是对宝玉的报答。

这样的解释虽然富有神话传说的色彩,却给宝黛的爱情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宝玉有玉,而黛玉无玉,也即暗示着今生宝黛二人无缘。

在黛玉回答自己之后,宝玉愤怒地摔了自己的玉。

这可把众人吓坏了,尤其是贾老太太,直骂宝玉“孽障”,如此行为,可以看出宝玉是一个非常率真又任性的人。

在诺大的府邸,自己想发脾气就发脾气,丝毫不用顾忌什么。

而林黛玉呢,势单力薄,只能偷偷流泪,寄住在贾府,终究是处处要看人脸色,免不了要受委屈。

虽然说大家都是亲戚,而薛宝钗也是因事要寄住在贾府,可是薛家还是有势的,所以薛宝钗在贾府的生活会比林黛玉好过一点。

三人相见的时候,那个画面,那个情绪,就感觉后面的故事很精彩了。

而宝玉更是拉着黛玉的手一起走过去见宝钗,孰轻孰重,此时已经在宝玉心里有分别了,对于黛玉,是可以灵魂共鸣的人。

而对于宝钗,终究只是现实的无奈。

《红楼梦》第二回主要内容:贾雨村被罢官后到林府当了林黛玉的老师,林黛玉的母亲刚病逝;贾雨村听冷子兴叙述贾府人事;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林黛玉到贾府,又托贾政为贾雨村谋官;林黛玉进荣国府和贾府众人见面,和宝玉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