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令人心痛最不应该发生的就是英德两次大战,德国的优秀英美及世界绝大多数所公认,丘吉尔甚至因为赞赏隆美尔的言论而遭到议院的质疑。两个顶尖优秀的民族互相厮杀无论胜负注定了悲凉的结局,牺牲了千千万万优秀的青年以致不得不大批引进移民,终致双方人种结构都发生了几乎不可逆的改变,今天英德人口结构与百年前英德的画面是属于回不到从前的遥远。祝福德国!

自80年代开始,二战书籍和文学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隆美尔的名字也开始为大家熟知。街头巷尾,小伙大叔们说起这位“沙漠之狐”都能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这个名字仿佛能把大家拉回到冲破沙尘,疾驰在无边旷野的战车之上,再一次体会遥远的硝烟战火。


从爱好飞机的天真少年到被迫踏入军旅的年轻排长,隆美尔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隆美尔佩戴蓝色马克思勋章的标准照)

一战里,他破法军,败意大利,用兵诡秘。

二战中,再破英法,驰骋西欧北非,屡屡以寡击众,大展威名。而后全局不利,兵败诺曼底。

然而,一代名将隆美尔既未能寿终正寝,也没有马革裹尸,却最终死于政治斗争,可谓“鲜克有终”,结局让人唏嘘。

(1944年7月17日他被盟军空袭负伤后拍摄的照片,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几副映像之一。)


死因——隆美尔卷入了刺杀希特勒的720政变。

1944年初,德国已经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东线,是冰雪泥淖中永无止境的残酷消耗战;西线,随时可能降临的盟军大举登陆近在眼前;头顶,遮天蔽日的轰炸机群一次次掠过,把城市化做废墟。胜利的希望消逝之时,沉寂已久的反希特勒运动开始活跃起来。

根据亲历者战后回忆,隆美尔在就任B集团军司令后,负责经营“大西洋堡垒”,防御盟军渡海登陆。他的3位好友卡尔·史多林(Karl Strölin)、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和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Carl HeinrichvonStülpnagel )开始努力拉拢他进入反抗圈子。

(1942年,正在参观早期虎式坦克的隆美尔,左一)

反抗者们准备用一次武装政变来拯救国家。他们希望运用隆美尔这位平民战争英雄的影响力来增加成功几率,也需要隆美尔手里掌握的军队和元帅的权力。如果隆美尔加入,既可以吸引更多军队内部的支持,也能够对抗被盖世太保和党卫军掌握的局面,并且在暗杀希特勒之后安抚人们的激烈情绪。

(非洲军的功绩已经深入德国人心)


被动的参与者和天真的理想主义者。

1944年2月,经过朋友们的反复劝说,起初吃惊的隆美尔同意了这个谋划,他认识到这是目前能够“拯救德国”仅存的机会。但对刺杀希特勒,隆美尔是反对的,他曾对妻子露西和儿子说:“这样会引发内战,将把希特勒造就成一个烈士,并使得战争显得是因为元首被谋刺而导致德军的失败。”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普通人很可能会认为是“希特勒身亡,所以德国战败。”这会导致巨大的反对情绪,正如德国人痛恨一战时“背后一刀”的旧事。

(在北非作战时,忙着绘图制定计划的隆美尔,左一)

4月15日,隆美尔的新任参谋长汉斯·斯派达尔(Hans Speidel)抵达诺曼底。这位仁兄也是反抗运动成员之一,他和隆美尔达成了尽快结束战争的共识,还四处游说,很快和密谋主使人之一施陶芬贝格(Claus von Stauffenberg)取得联系。比起其他参与者的鼠首两端畏首畏尾,施陶芬贝格的决心要真实许多。他秘密进行着自己的计划,准备和隆美尔进一步沟通。

5月27日,斯派达尔作为隆美尔的代表和前外交部长等其他密谋者一起商议,他们决心立即和西方同盟国军队展开停战谈判,以避免全面投降的结局。尽管隆美尔正忙着布置诺曼底防务,但得知消息后还是同意继续做下一步准备。

然而,柏林的策划者们沟通并不顺畅,他们根本不清楚隆美尔涉足其中,只是忙着计划通过一位美国外交官和西方同盟国展开谈判,并不指望隆美尔的支持。

5月底,隆美尔终于找到机会亲自参与了一次“内圈”密谋会议。或许是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他表现出“决定性的决心”,明确表示赞同密谋计划。根据战后的英国方面对德国囚犯的监听记录和目击者描述,隆美尔告诉朋友称希特勒和部分纳粹高层不得不被杀,因为这将是德国唯一的出路。

这和过去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因为传统意见认为,隆美尔和其他绝大多数支持反抗行动的军官一样,希望将希特勒逮捕并送到军事法庭公开审理。

总的来说,隆美尔的的确确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因为他和其他德国军人一样,都曾向希特勒宣誓忠诚。理想主义的他很难违背自己的誓言,以至于不断在争取最后两全的机会。隆美尔赞成和平谈判,更一再敦促希特勒与盟军进行谈判,被人称为“绝望的天真”。他用行动证明,自己是真心希望能挽救滑向深渊的国家。

7月15日,焦虑的隆美尔给希特勒写了一封长信。诚恳的请求希特勒能“毫不拖延的得出正确结论”,仗,已经打不下去了,和谈势在必行。这可能是隆美尔为了避免暗杀希特勒而给元首的“最后一次机会”。结果由于克鲁格的预防措施,这封信花了两周时间才到达希特勒手中。这位元首一手提拔而起的元帅,依然没能说服自己的领袖。

(非洲军的SdKfz 263装甲车驶过两名骑驴的利比亚男孩,摄于的黎波里附近)

综合战后不同亲历者的记录,隆美尔在争取军队支持上做了很多工作。诺曼底地区许多德国将军,还包括一些党卫军军官,像豪赛尔,比特里希,迪特里希都承诺支持隆美尔,甚至反对希特勒的命令。老将龙德斯泰德鼓励隆美尔尽力去执行他的计划,但自己不会参与。克鲁格态度一直犹犹豫豫,虽然声称支持却明显靠不住。至于名将曼斯坦因在和隆美尔接洽过后,坚决表示拒绝,虽然他没有上报这一重大情报。

正在密谋计划的关键时刻,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大降低了政变成功的可能性。

7月17日,正前往诺曼底前线的隆美尔被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战斗机机枪扫射打中,他的坐车翻入沟里,头部严重受伤。

在隆美尔无法理事之时,盖世太保并没有闲着,他们正逐渐接近密谋集团的核心,整个计划命悬一线。相对于多次积极尝试暗杀的施陶芬贝格,其他政变成员却要么忙于制定未来政府职位名单,联系和盟军的谈判,要么明哲保身,生怕暴露了自己;更有人持观望态度,坐待成败。

(720事件示意图,蓝色为希特勒,黄色方块为炸弹,红色为死亡者)

7月20日,施陶芬贝格终于抓住一次会议的机会放置了炸弹,结果却阴差阳错没有炸死希特勒,只是让其受了轻伤。在消息尚未确定的几个小时里,主要政变人员行动迟缓,没能调动多少有战斗力的部队。柏林警备分队虽然被接管,但威廉大街的政府机关,夏洛滕堡的柏林广播大楼,尼德尔克尔新纳大街的党卫军和盖世太保部门都没能被控制。竟然连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都不见了去处。

街头巷尾的士兵和市民们更是毫不知情,一脸茫然。政变者们似乎只是在自己头脑的想象中进行着宏大计划。很快,正被政变军队包围的戈培尔接到了希特勒的电话。“元首还活着!”当军人们接到这一消息时,政变可以说已经宣告失败。

很快,各路参与者纷纷倒戈。眼见风色不利,密谋总部里还爆发了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枪战,施陶芬贝格和不少主要成员受伤或毙命。

接下来就是迅速无情的拉网搜捕,数千人被投入监狱。酷刑之下,隆美尔的名字被人供出。尽管出人意料,盖世太保还是立即将隆美尔监控起来。


没有选择的选择。

10月14日,两位将军带来了希特勒给隆美尔的选择。

  1. 亲自去柏林向希特勒辩解。
  2. 上人民法庭,全家接受审判。
  3. 安静的自杀,保留一切名誉。

隆美尔否认了自己参与阴谋,表达了他对希特勒个人的爱戴,并且愿意再次为国家服务。但他依旧拒绝前往柏林,也知道面对人民法庭等于全家死无葬身之地,于是经过几分钟的考虑,他选择自杀。

隆美尔没忘了向妻子露西和儿子曼弗雷德解释原因,他表示这一切指控完全不实,是蓄意的栽赃陷害。上人民法庭意味着自己会凭空消失,不仅身败名裂还会祸及家人。只剩下最后的选择还可以保留战争英雄的名誉,让家人得到政府养老金。

(隆美尔和儿子曼弗雷德)

对于为何没有选择面见希特勒辩解,后世分析隆美尔虽然身为希特勒爱将,但确实处于政变计划其中,无论如何都难以脱罪。因此选择了避免这种撕破脸,打碎自己信念的方式。

痛苦但隐忍的诀别过后,隆美尔拿着他的元帅手杖,登上了门外等待的欧宝汽车。驶离村子后,司机杜斯和访客离开了车子。只剩下隆美尔和手里那颗氰化物胶囊,这是元首最后的礼物。

5分钟后,当司机和访客回到车上时,他们发现隆美尔已经瘫倒在地,离开了人世。司机杜斯大约知道事情的悲哀,他无法说些什么,只是忍不住啜泣,最后替这位元帅换下了头上的帽子。

10月18日,一场盛大气派的国葬被用来吊唁隆美尔。在官方的说辞里,他死于心脏病和伤后并发症。作为“国家社会主义信徒”的隆美尔“心属于元首”,“他的英雄气质,再次向我们全体展示了一个金科玉律——战斗直到胜利!”

(当日国葬场面)

有非洲军老兵贝尔向上司透露隆美尔是被害死的,却得到这样的说法:“我亲爱的贝尔,不要欺骗自己,要不就换你来接受国葬!”

喧嚣散尽之后,只剩下那座赫尔林根的隆美尔墓还静静矗立。这位出身于平民之家的“人民元帅”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而人民,却到了最后才知道他去世的真相。


评价。

隆美尔的战术水平灵活高超,能够运用有限资源做犀利攻击,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面对悬殊的国力差距,他竭尽所能,也难以扭转总体的颓势。

对历史的进程,他做了无愧于心的选择,一切都是为了挽救国家民族。

在个人生活上,他也从一而终,尽到了对家庭的责任。

我们从历史可以了解,隆美尔是一个纯粹的带有骑士精神的职业军人。也是为数不多的拒绝大量遗产和希特勒赠予他的将军的礼物的人之一。

他乐于看到国家强大扩张,但心存良知反对残酷的占领政策和民族政策。最终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国家的毁灭之路上随着毁灭,但至少他做过抗争,无愧于“人民元帅”的质朴名号了。

(谢谢观赏,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其他文章笔者账号下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