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此时文成公主既不是后宫中地位最高的王后,也未曾生下子嗣,面对复杂的吐蕃王庭,失去了丈夫,在后宫无所依靠的文成公主以后的人生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贞观三年,13岁的松赞干布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巨大变故,他父亲吐蕃赞普朗日伦赞被吐蕃贵族联手毒死了,朝夕之间,刚刚走向统一的吐蕃再次面临着分崩离析。
 
危难之际,松赞干布在叔父和亲信大臣的拥立下成为了吐蕃第33位赞普,扛起了振兴吐蕃的重任。因为松赞干布是长子,从小就被当做继承人来培养,受到过很好的教育。
 
《新唐书》记载,松赞干布自幼习武,为人勇武,在历法,算术等方面也很精通,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继位后,面临着吐蕃复杂险峻的局势,他丝毫没有胆怯。
 
他首先查出了谋害父亲的凶手,将参与作乱的贵族首领和宫廷势力一并铲除,迅速稳定了吐蕃朝局。随后,迁都逻些城(今拉萨),以削弱旧贵族对吐蕃政权的控制和干预,强化了王权。
 
作为吐蕃王朝著名的君主,松赞干布在稳定内部局势后,开始了向外扩张,扩大疆域,先收降了苏毗国旧部,后又打得白兰,党项等部臣服,将吐蕃疆域扩大到了青海地区。
 
就这样,松赞干布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国家吐蕃王朝,重新设计改革了吐蕃旧有的政治体制。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的缔造者,他让更多人知道了曾经青藏高原上吐蕃王朝的存在。
 
此时,大唐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王朝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历史上唐太宗曾一度被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称为天可汗。
 
这些政权希望和大唐建立友好密切的关系,如此一来,“和亲”成为了最直接的方式,而且唐太宗历来崇尚“一桩婚姻,可挡百万雄兵。”
 
为了建立大唐于突厥和吐谷浑的友好关系,唐太宗还将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弘化公主分别嫁给了突厥和吐谷浑的可汗。看到如此情况,称霸一方的松赞干布想要迎娶大唐公主。
 
可松赞干布迎娶大唐公主之路,一开始并不顺利。公元638年,他第一次求娶大唐公主就被拒绝了。碰了一鼻子灰的松赞干布意识到,虽然自己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可大唐压根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大唐此举打击了松赞干布的优越感,吐蕃史书《世系明鉴》记载,被拒婚的松赞干布给唐太宗写信威胁,如果大唐不嫁公主,他就亲率五万兵马,灭了大唐,夺取公主。
 
随后,松赞干布就率军到了吐蕃与大唐边境,扬言见不到公主,就率军进攻。此举一下子激怒了唐太宗,作为天朝上国的天可汗,怎能容许松赞干布如此猖狂,立刻派军前去镇压。
 
这场战争双方都没有优势。对吐蕃来说,地广人稀,国力远不及大唐,能做的也只是骚扰边境,灭唐是不可能的;对大唐来说,青藏高原的地理条件不利于唐军作战,想要彻底毁灭吐蕃,也是十分困难的。
 
最终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松赞干布撤军了,原因是如果和大唐打持久战,吐蕃国力难以支撑。回到吐蕃后,松赞干布改变了策略,派吐蕃国相禄东赞出使长安。
 
此次禄东赞的长安之行带着丰厚的礼品,一来表示歉意,二则,再次提出迎娶大唐公主。这次作为礼仪之邦的大唐也以礼相待,唐太宗答应了将公主嫁往吐蕃。
 
这时,文成公主就出场了,她并非唐太宗的女儿,只是一名宗室之女。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在礼部尚书,江夏王李宗道的护送下,从长安前往吐蕃和亲。
 
如愿娶到大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率领迎亲队伍前往柏海(青海)迎亲。虽然文成公主并非真正的皇帝女儿,但松赞干布还是被她端庄优雅的气质给吸引了。
 
在江夏王李宗道的主持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柏海按照大唐礼节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礼之后,松赞干布带着文成公主穿过雪山高原,到达了逻些城。
 
文成公主入城那天,吐蕃人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位来自大唐的公主。为了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特意修建了一座宫殿,里面的一切陈设都是按照大唐风格布置的。
 
这座宫殿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布达拉宫。婚后,松赞干布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汉语,派遣吐蕃贵族子弟去长安学习。文成公主从大唐带来了种子,药材,书籍,对吐蕃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可这样的婚姻生活仅仅过了九年,因长年作战积劳成疾的松赞干布就离开了人世,此时的文成公主也未曾生下子嗣,便于丈夫天人永隔。面对复杂的吐蕃王庭,在后宫无所依靠的文成公主以后的人生也面临着巨大考验。
 
此时,唐太宗已经去世,唐高宗李治听到消息后,曾派人前往吐蕃想要接文成公主回长安居住。
 
最终,文成公主拒绝了,她依旧留在了吐蕃,为的就是要维持大唐和吐蕃的和平友好。可后来朝局的变化,大唐和吐蕃之间也发生了长期的战争。在此期间,她的处境想必也是举步维艰。
 
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在吐蕃又生活了30多年,于公元680年,在吐蕃病逝,吐蕃为她举行了空前盛大的葬礼,规格高于吐蕃历代皇后,大唐也专门派遣使者吊祭。以纪念她为大唐和吐蕃的和平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