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什么意思啊!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太监就是古代皇宫里伺候皇帝的人,他们的工作就是服侍皇帝,所以他们的身份就是太监。但是在清朝的时时候,太监的地位可不是那么高,甚至有些太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叫,只能叫“阉人”。

一、网上说的太监是什么意思啊?

网上说的太监,并不是真的再说某个太监,而是借用太监的身体残疾,说某个事情没有下文了,这里用得最多的就是指连载小说突然停止更新了,作者或许是因为反响不佳读者太少自己没有灵感写不下去等原因,不写了,人们就会形容这本书太监了。

二、太监是怎么来的?

优质答案1:

所谓太监的说法,是明朝之后才这么叫的。在明朝以前,“太监”不叫太监,统称为宦官或者阉人,也有按官职和事务称为中官、中涓、内侍等,专指在古代封建时期,被人为阉割后供皇家奴役,失去正常性能力的男人。

太监这个词,在现代语境里面带有明显歧视意味。常用来骂人,说一个人娘娘腔、没有男子汉气概。但是在古代,太监其实是一个很正经的官职,负责管理皇家内部事务,并不一定用阉人。为了防止内务官员和皇帝的妃子们私通,维持皇族血脉的纯正性,于是任用阉人在宫内当差,才逐渐成为历朝历代约定俗成的规矩。

宦官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史书记载,有名有姓的宦官,叫竖刁(竖刀)。竖刁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宠臣,为了表忠心,竖刁自行阉割,担任内侍,深受齐桓公的宠幸。挥刀自宫,可见竖刁是个狠人,后来齐桓公病危,竖刁作乱,把齐桓公活活饿死。

竖刁当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阉人,但是一出场就把阉人的人设定格成了祸乱朝政的小人。远在夏商时期,就有表示阉人的甲骨文出现。“凸刀”为形,其义与阉字相通,不就是用刀割掉了男人凸出来的生殖器吗?表意倒也十分形象。说明从夏商时期的封建奴隶制开始,就有了阉人。

《周礼》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绝其人道”的意思,就是割掉生殖器。说明在周朝,皇家已经开始任用阉人来守卫内宫。阉人在皇宫内负责杂役、传令等工作,称为寺人、内竖或阍人,通常和他们负责的具体事务有关。

这些阉人怎么来得呢?一部分是打了败仗的敌方俘虏;另一部分是犯了法被处以宫刑的人。

古代有所谓的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就是用兵器对人的肉体进行不同程度的伤害,墨是在脸上刺字;劓是割去鼻子;剕是砍断脚趾头;宫,就是阉割男子的生殖器,女子则是把她幽闭起来。五刑中的大辟就是杀头,直接剥夺人的生命,又称为大刑。

在古代战争中,战败一方的人如果做了俘虏,战胜一方的就将俘虏施以宫刑。通过阉割,断绝俘虏生育后代的能力,又不毁伤他们的身体,让他们做奴隶干重活。自己一方,如果有人做了叛徒,或者在男女关系上犯了法令,也同样施以宫刑。

到了春秋战国以及秦朝时,因为战争的加剧和法令的严明,很多人被施以宫刑,于是相应地使用阉人的地方也增多了。于是一部分阉人进入皇宫,成为皇帝的内侍宠臣,接近了皇帝这个权力的中心,逐渐出现了宦官干政的事情,齐国的竖刁和秦朝的赵高,就是很好的例子。

汉朝时期,还保留着宫刑。我们所知的比如司马迁,就是受了宫刑。《后汉书》中的《宦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那么,光武中兴之前,内廷的宦官,也有不是阉人的。

比如,嫪毐这个人,是吕不韦送给秦王嬴政他妈赵姬的内侍宠臣,嫪毐不仅不是阉人,而且还和赵姬生下了几个孩子,给秦始皇他爹戴了绿帽子。到了汉朝,光武中兴之后,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于是内廷的宦官,全都是阉人了。

到后来,就有一些出身卑微、身份下贱的人家,为了生存将男孩阉割,绝了生育的能力,送到皇宫中去做内侍。宫刑到了隋文帝时期被废除,所以从此之后,到皇家或者贵族家中服役的人,都是自愿接受阉割的人。从隋唐以降,阉人被大量任用到皇宫内去服务。这一约定俗成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太监的称谓

我们前面说过,宦官被称为太监,发生在明朝以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太监”的说法,反而是来自于宋朝时期的辽国,辽国所设的太监,实际上和宦官没有关系,而是指朝廷中的高级官职。到了明朝,皇宫内设置十二监、二十四衙门,分别管理宫中除朝政以外的各种内部杂务,领头的人,被称为掌印太监。

因为要时常出入宫禁,所以十二监的长官,都由宦官担任。“太监”是高级宦官的称谓,太监以下,还有低阶宦官称为少监、中监。到后来,就都统称为太监,以示对当权宦官的尊敬。

在明朝,宦官一开始是禁止干政的。但是到了永乐一朝,宦官逐渐被重用,甚至到军队里面去当监军。成华年间,朝廷设置东厂、西厂的特务机构,由宦官担任提督,宦官获得了更多的权力。明朝的宦官是最嚣张跋扈的,如刘瑾,魏忠贤等,权倾朝野,甚至为了排除异己而诛杀士大夫。

在人们普遍的观念中,太监通常不是什么好鸟。“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太监不男不女,地位卑贱,因为身体上有欠缺(生殖器被阉割)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变态。诸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十常侍、唐朝的高力士、宋朝的童贯等,都有恶名,明朝的汪直、刘瑾、魏忠贤,各有各的坏,清朝的安德海、李莲英等,也为人所切恨。

但是,并非所有的太监都是大坏蛋。也有一些人,虽然身体遭受了宫刑的摧残,但是心智上依然保留了健全的人格,在历史上同样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比如汉朝的司马迁,因为给投降匈奴人的李陵说话,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的编撰。还有东汉时期的蔡伦,也是宦官,改良了纸张的制造技艺。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曾经带领明朝的船队七次下西洋,为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体而言,太监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可谓封建传统中的糟粕。将一个身理健全的人,人为阉割,使他们失去了正常的生殖能力,不禁残忍而且不人道。所以清朝以后,民国建立,太监这一特殊的群体才在历史上正式消失。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优质答案2:

那就扯淡一下这群引刀成一快的勇者们吧,其实太监这个词有三层意义,并非完全是彻底毁掉烦恼根的猛士。而且这个词出现的比很多人想的晚,如果我们在历史电视剧里看到汉朝有人喊太监,你大可喷编剧傻X的。

太监的原意

在朱元璋定都南京称帝后,这个历史上出身最惨的皇帝开始设计自己帝国的制度,关于皇室的内务,他在洪武十七年设计了十二个部门,统称为十二监,之下又四个司与八个局,加在一起统称二十四衙门。

这十二监的一把手被称为太监,为正四品官,下边还有少监和中监帮衬,主要负责皇室的各种服务工作,大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物业公司。需要指出的是明朝并没有规定十二监首必须割了才能当,洪武和永乐年间像都知监这类下下衙门的太监是没割的。

另外太监这个词也并非明朝首创,大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最初是女官职位,叫大监,可能经常被写白成太监。大监到了唐朝时期根本就是外朝官职,和内宫无关,宋朝时则又恢复成女官职位。所以太监的原意就是一个官职名称而已。

太监的广义

后来明朝皇室大抵是为了贪方便,十二监的头目习惯性的都指派被割了的担任,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习惯性的把高级割鸡分子称作太监。尤其是明成祖得到很多割鸡分子帮助抢下皇位后给了他们不少权利,司礼监的三大高手都能称为太监。

又过了漫长的时间,尤其是在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超级割鸡分子的带领下,这个自残运动得到长足的发展,拥有了特殊的社会地位。人们又开始把所有割鸡分子统称为太监,但这是不对的,没有四品官还敢叫太监?这是对高级割鸡分子的侮辱。

另外再给明朝辟个谣,很多野史里说明朝太监泛滥,从洪武时期就有十万割鸡分子,这其实算个误会。二十四衙门里不全是被割的,里面有大量从各地征调的工匠,这些人不进皇宫,所以压根没割。朱元璋又没疯,拢共就那么点人口,再割掉十万人,还要不要帝国人口兴旺了?

割鸡分子的来历

大抵上我国割鸡活动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专门的“阉”字,但目前没证据显示那时代的阉人从事过皇家物业服务。吐槽机估计在那时候割鸡活动应该是一种刑罚,目的是为了剥夺生育权。

到了西周,人们显然已经发现阉人的物业服务功能,《周礼》中已经有了“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的记载。只是那阵子他们并非公务人员,只能算贵族家中地位低下的家臣或者奴隶。

这帮人正式进入政坛应该是王权强化的战国时期,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在赵国举荐蔺相如的就是宦官缪贤。能够为国推举人才,足见那时候的阉人已经掌握了一定政治权利,大抵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有宦官的称呼。


大体上太监的来历也就这样了,在西方割鸡文化也源远流长,目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而且他们搞物业服务比咱们还早,最初就是“卧室服务员”的意思,只是后来到了中世纪因为技术流失,割鸡死亡率太高,所以才较早停止使用了。扯淡完毕。

三、太监是中国古代独有的吗?

优质答案1:

1.方舟子是现代版的太监。

2.高晓松是现代版的公公。

3.现代的太监和公公都已经移民美国。

4.太监和公公都喜欢在微博上发表反华言论。

5.方方是现代版的尼姑。

优质答案2:

如果说把被阉割的男性视为太监,那么在世界历史的范围内,使用太监的国家可不止中国。



传统的欧亚非地区里,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波斯等地区均有阉人服务于宫廷的情况存在。而且与中国古代类似,不少阉人还由此成为高级官员,权势极大。



在东亚,朝鲜等国也有过使用阉人的记录。元朝时还有不少朝鲜阉人来到中国,有的甚至权倾朝野。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西欧各国在16世纪普遍使用阉伶服务于教堂的唱诗班。由于那时女性不能进入唱诗班,故将男性阉割,便可发出类似女性的音质。随后,阉伶不仅服务于唱诗班,还广泛服务于歌剧表演当中。直到1902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颁布命令,禁止阉伶在教堂演唱,阉伶职业才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