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随州作文随县澴潭二小 孙丽娟
班主任工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其实我的很多经验和做法是向其他的一些老师学的,下面结合我这几年一直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谈一谈本人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要有爱心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育者。爱胜过一切。我经常在心里反复念着。”因为我深知爱心对于低年级班主任来说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非常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每天的作业中,只要发现有学生有没弄懂的知识,我都会抽课外时间帮他们讲解,直到他们弄懂为止,有时有的学生鞋带散了,我都亲自给他们系,然后再教会他们。下课了总是围着我,有什么说什么,还把自己带的东西给我吃,还告诉我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在班级中他们把我当成他们的家长,档成他们的知心朋友。但同时,上课的时候我又对他们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相结合。
二、要有细心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处处留心他们的变化。如果一位学生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班级中流行的玩具等,我都会细心注意学生的动向,正确引导他们。使他们在乐中乐学,在玩中乐学。
三、要有耐心
一年级小学生可以说不知道什么叫怕,当你发脾气时,他会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你,什么也不说。因此,每当他们做错事事,我总是告诉自己,要忍着,不要发脾气,他们毕竟是一个孩子,他们不可能不犯错误。想到这里,我就温和的告诉他们所犯错误的危害,并告诉他们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并且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孩子们既改正了错误,又开始愉快的学习了。
四、要时常赞美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他们特别喜欢听好话,只要你表扬了他,不管做什么事都有兴趣,都有干劲。班主任为什么总是要带着挑剔,而不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他们呢?要知道,学生是渴望赏识的,因为它就像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很难想象一个成天被挑剔的人,会不垂头丧气,会有成就感,会充满信心。我经常鼓励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觉醒,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多给一些关爱、赏识,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效应,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我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嘲讽讥笑学生,尊重学生的任何一点成果,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无形的鞭策。让表扬和鼓励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五、关注后进生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我们都要应用“友善的态度、平常的心态”去善待每一个学生,尽可能的找出适合学生的教育。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我的奋斗故事”有奖征文、短视频征集活动参赛表作品

单晓萍,女,中共预备党员,1964年出生在素有“戏曲之乡”美誉的长安区斗门镇冯三村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农民家庭。现为沣东新城春晓群众演艺团法人代表。老单从幼受母亲贾国珍的艺术陶醉,热爱戏曲,尤为秦腔表演。她勤奋好学,又有一副好嗓子和扎实的功底,1979年考入咸阳大众戏曲学校,在校期间,她刻苦钻研,拜师郭明霞,主攻青衣。16岁登台演出,被称为咸阳“四小青衣”,其代表作<<三娘教子>>、<<苏三起解>>曾多次获奖。由于她演艺高超,1987年调入甘肃武威群众剧团。在此期间,单晓萍先后担任戏曲教导员、业务团长、民勤县戏曲学校一班教练,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显著。

单晓萍对事业孜孜不倦,把戏曲表演看做比生命更可贵。谁料1998年在当地一次下乡演出中,因意外受伤,致其耳膜破裂,嗓子失音,不得不离开可爱的舞台,一身好功夫的她从此丧失用武之地,暂别演艺生涯,单晓萍在伤与痛苦绞织中痛苦绞织中离开陇西大地。昔日当红青衣,如今耳聋残疾,英雄无显身之地。单晓萍含泪渡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彻夜难眠,思绪万千。

“我虽然耳疾,但我对戏曲追求,无怨无悔”,她热爱生活,却从不因残疾而放弃自已的事业----传播和弘扬秦腔文化艺术。创办春晓艺术团,活跃农村基层文化活动。2008年她告别剧团领导和同事,回到久别的故乡,起初她边打工边治病,借机寻找适合自已的工作,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的情况下,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她东借西借了3000元,创办了周吴村文化大院,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开支,这些微小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可单晓萍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看准的路非坚持走下去不可。尽管收入微少,甚至让人怜悯,但她对事业的赤诚却使人敬之!当剧团没有戏箱乐器,她自掏腰包,谁料女儿的心事,有那个母亲不心痛的,她更了解自己的女儿,母亲贾国珍看到女儿整天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很难过,便背着单晓萍以2分钱的高息偷偷给贷了3万元,让其购置服装、乐器、音响与道具。然而,在王寺地区只要是认识单晓萍的人,都说她是个女强人,不论是严寒酷暑,出门都背着两个大肩包,装上宣传资料,逄集必去,去了必演。她以清唱、快扳形式宣传农村好人好事,她走街串村,从不收一分钱,只有一个颗执着的心,让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在不枯燥。在创办文化大院期间,到了好心人的关爱和帮助,尤其是被称为“周村八姐妹”的苗彩兰、雷素君、石翠兰、闫菊萍、张虫娃、杨新会、薛彩绒、张小茹和该村妇联主任薜淑玲、文体指导员闫宏彬及周吴村“两委会”一班人的大力支持。戏韵情浓,余味悠悠。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戏曲演出市场的冲击很大,但农村文体活动依然枯燥,青年人外出务工常年在外,留守老人很多,单晓萍想着,自己有这身才艺,把大伙组织起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她们远离麻将或堵博,做些有益的事情回报社会。经过她艰辛努力,于2014年3月1日经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文化局审核批准,“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春晓群众文化演艺团”应运而生,这也是沣东新城唯一一家群众文艺社团组织,它填补沣东新城无文艺演出团体的空白,开创了非公文化占领演出市场的先河。

经过四年心血付出,渐渐单晓萍用执着与善良的心深深感动着自己的家人,丈夫穆军良为了支持她的工作,在家里看护两个孙子,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其丈夫从不支持到支持再到理解宽容,确实使她感激不尽。儿媳也慢慢开始理解自己的婆婆,这样做是婆婆对艺术的执着。她们认为母亲这是在做善事,为残疾人事业和农村文化工作搭起一座桥梁纽带。就这样当单晓萍与她的艺术团所起色时,弟弟单海荣,妹妹单海燕也倾尽全力从人力资金上帮助。曾经为了工作,弟弟认为姐姐整天不好好过日子乱“折腾”生气地将她赶出家门,漆黑的夜晚单晓萍又因电摩无电一路上含着泪水从娘家冯三村走了近三个多小时回家。如今提起往事,她告诉记者,“我们兄妹从小到大从没有伤过和气.但为了公益业,甚至有人还造谣无中生有,使自已受尽委屈,也流尽了多少心酸泪。”在采访中,一件事更让记者动情,也使在场的群众感到落泪,公益事业难做,而相反一个残疾人本身需要全社会关爱,十几年来,她一心赴在工作上,多次捐款万余元用于受助残疾困难户和地震灾区。今年六月份,在一次演出中,单晓萍担任节目主持,以前一个与她合作创办画院的邻村人冲上舞台寻事,要他所谓的“付出费”,此事让在坐的人很吃惊,这个社会某些人良智去那了?然而,单晓萍却不那样想,她说,“做事应踏实,做人应厚道”。今年初秋的一天,单晓萍去山东泰安出差返程时,已经购好车票,这时距离火车进站还有40分钟,她在候车大厅休息,突然听到广播里传来因车祸急需B型血液,血库缺告急,救治伤员事大,单晓萍不加思索地直奔广场献血车,告诉大夫我是B型血,不用化验,她一边挽起袖子,一边耐心的恳求大夫,在众多的献血人群中,她以一个自愿者身份献了300毫升。在鉴发无偿献血证时,大夫得知单晓萍是西安人时,深感一个外地客有这种大爱的思想境界,被这种崇高精神所感动,他紧握单晓萍双手连说了三个谢谢!这些仅仅是单晓萍几年多次做好事的一个缩影。几年来,单晓萍与她的沣东新城春晓群众文化演艺团深入到乡镇开展“送戏下乡”义务演出达60余场,并根据各地群众的不同口味和需求,不断调整演出剧目的题材和内容,寓教于乐,极大地满足着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戏曲演出在乡村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出戏其实就是一种人生演绎,包含了人生的成功和不如意,方寸天地间,所有的悲欢离合化作一折折对生命诠释的韵律。2011年中秋,单晓萍带着春晓群众文化演艺团到一个村庄演出眉户现代小戏《半天》。通过一对俚间因半天抚养关糸发生吵闹,后因征地款而对待老人态度的转变,抨击了虐待老人的行为。这个小戏巡回演出后,反响强烈。一位老太太看完戏后,流着泪对我们的演员说:“演得真好,这是一出为我们老百姓说话的戏,相信我的儿媳妇看了这个戏也会变好的。”单晓萍说:当时,作为团长的我看了这一切不禁走上去问了一句:“老婶子,你看了戏为什么要哭啊?”不料她突然冲我嚎啕大哭道:“我的养老保险资金卡也被我的儿媳……”老太太虽然没有把话说完,但是我一切都明白了。当时的心里在想,我为什么不把《半天》早一点编出来呢,要早一点的话也不到老太太今天的眼泪了……据沣东新城一位负责文化宣传的同志介绍,春晓群众文化演艺团的成立,必将推动沣东文化事业大发展,它是时代的产物,一定会健康有效发展。该团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碎戏,秦腔、眉户、小品、快板、歌舞,“题材贴近农民,贴近生活,内涵丰富感人且启人心智,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老百姓喜欢”。其中,由单晓萍编剧,母亲贾国珍主演的都市碎戏<<专用碗>>在陕西电视台曾重播4次,收视率直升,社会反映良好;秦腔<<刁妇回头>>户县荣获大奖,在2010年在陕西省笫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上获得戏曲类二等奖;<<好媳妇>>获得戏曲类三等奖:单晓萍编剧并导演的<<挖坑>>、<<海外情缘>>获沣东新城三等奖;她本人于2011年荣获“海琳美居杯”长安达人秀优秀奖;其快板<<赞沣东>>以新区发展中的所见所闻告诉人们,沣东文化之城之魅力无限!春晓群众文化演艺团的演出走遍沣东的村村寨寨,大街小巷,普遍受到人们欢迎。她们的每一个节目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达到了启迪智慧,教化后人的目的,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成为乡村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她们的每场演引得台下阵热烈的掌声……

单晓萍的艺术道路十分艰辛,她的艺术团发展到如今有团员已达到80余人,分为专业和非专业,长年活跃在农村一线免费义演。在她的事业中,始终离不开好心的帮助,如王志刚、刘百成、殷菊香、杜翠贤、刘锋虎、贾计绒她们的倾情支持。在春晓群众文化演艺团报备期间,单晓萍作为一个残疾人,对农村文化宣传工作如此执着,她的这种无私奉献和忘我精神,深深感动着沣东新城文化局每一位工作人员,只要单晓萍来办事,机关从科长到同志,就特事特办,让这个残疾人感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单晓萍身患耳疾,听力不足,交流不畅,张向民科长一边又一边耐心用笔在纸上与其沟通,帮助其完善相关资料,如今再往事,单晓萍十分感激的说,“党和政府这么支持我的工作,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正是这种榜样的力量促使她在戏曲人生道路上一直走到现在和灿烂的明天!单晓萍深知,残疾人做每一件事并非易事,更何况自己仅仅是初小文化,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梦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秦剧团的那段经历,培养了她坚忍不拔的毅力。无论后来耳疾返乡创业,还是之后开办文化大院,他的心中一直怀揣着这个“梦想”,并在工作之余,竭力向这个“梦想”靠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身边的群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作品去感召那些与社会不相和谐的人和事; 用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和法律知识去规范人生,扶正驱邪,这是我所热心文化宣传工作主要的目的”单晓萍告诉中华风采人物媒体记者。“我们艺术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怀与厚爱”单晓萍说。这真是,“疾书学艺正少年,58年弹指一挥间,西去阳关泪己干,耳疾心中生迷雾.立志要做花木兰,失音矢听思未乱,家乡创办文化院,秦腔歌舞艺术团,永远活跃在乡间,铁骨寒梅吐芬芳,傲冬怒放报春晓,艺苑奇芭逢盛世,百花齐放满园春”,单晓萍告诉记者。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单晓萍与她的春晓艺术团不断进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顺应社会发展成立了雷锋团队,向全国发出“爱国公益”联盟倡议书。向山区贫困学生和灾区、疫情防控一线捐物捐款,并且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受到有关方面好评!去年以来,单晓萍团队以弘扬企业文化为已任,先后与陕西德福羊生物科技“联姻”开展“让爱延伸1米让爱多一个机会”公益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受到多家媒体关注。